首页 - 新闻中心
首尾结构

新闻中心  加入时间:2015-10-17 12:10:18     点击:
1.首、尾端的形状
1)首端形状
 首端形状如图I-2-28所示,一般有五种形状:
①直立型首(straightbow):首柱(stem)呈直线型,与基线(baseline)基本垂直,多见于驳船(barge)和特种船。
②前倾型首(rakedbow):首柱呈直线前倾或微带曲线前倾,这种型式首部不易上浪,万一发生碰撞,船首水线以下部分也不易受损。
③飞剪型首(clipperbow):设计水线以上呈凹形曲线,有较大的首楼甲板(forecastledeck)有利于锚和系泊设备的布置,船首也不易上浪。
④破冰型首(resistanthow):设计水线以下首柱呈倾斜状,与基线构成30~夹角,一般多见于破冰船(ebreaker)
⑤球鼻型首(bulbousbow):设计水线以下首部前端有球鼻型突出体,其作用是减少兴波阻力(wavemakingresistance)和形状阻力<formresistance),目前海船广泛采用2)尾端形状
尾端形状如图1-2-29所示,一般有三种形状:
①椭圆型尾(ellipticalstern):船尾有短的尾伸部,折角线以上呈椭圆体向上扩展。
②巡洋舰型尾(cruiserstem):有光顺曲面的尾伸部,有利于减少阻力,保护车叶与舵叶海船广泛采用。
③方型尾.(咖删stem):尾端有横向的尾封板(stemtransomplate),以往多用于军舰,近年来商船也采用,如集装箱船。
2.船首结构的加强
船首结构(bowconstruction)通常是指距首垂线(forwardperpendicular)025Lb030L处向船首部分的船体结构,如图1-2-30所示。首都要受波浪、冰块的冲击和水阻力的作用,一旦发生碰撞,应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船舶的安全,同时船壳外板在此会拢,其外形应尽可能减少水阻力。为此,需对组成船首结构的各部分进行加强。
 1)首柱
 首柱(stem)位于船体最前端,是会拢船首外板、保持船首形状及保证船首局部强度的强力构件(strengthmember)。首柱有钢板焊接、铸钢和混合首柱三种,目前大型船舶较多采用钢板焊接与铸钢混合型首柱,如图1-2-31所示。
 2)首尖舱区域
 首尖舱(forepeak tank)区域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加强,如图12-32所示:
 ①将该区域的肋骨(frame)升高至上甲板,肋骨间距应取06m或按5b00016Ll+05(单位为m)计算所得的值二者之较小的一个。
 ②在每档肋位处设置实肋板,因其高度向船首逐渐升高,故又称为升高肋板(raisedfloor)
 ③在中纵剖面处设置与升高肋板等高、等厚和具有同样面板的中内龙骨(centerkeelson),并延伸至与首柱牢固连接。
 ④当该区域的舷侧为横骨架式时,应在每隔一档肋位处从肋板的上缘至最下层甲板间垂向设置垂向间距不大于2m的强胸横梁(pantingbeam),且至少应达到满载水线以上lm处,在每道强胸横梁处还应设置舷侧纵桁,并用肘板(bracket)与肋骨连接。当用开孔平台(trepannedplatform)结构代替强胸横梁和舷侧纵桁时,其垂向间距应不大于25m,且当舱深超过10m时,应在舱深中点处设置开孔平台。
 ⑤当该区域的舷侧为纵骨架式且舱深超过1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层或多层开孔平台,或者在每根强肋骨处设置一道或多道强胸横梁,并用肘板与强肋骨连接。
 ⑥当首尖舱被用作液舱且其最宽处的宽度超过05B时,应在中纵剖面处设置有效的支撑构件或制荡舱壁(washbulkhead),以支持强胸横梁。当舱长超过10m时,尚应在舱内设置横向的制荡舱壁或强肋骨。
 3)舷侧
 防撞舱壁(collisionbulkhead)后至距首垂线02L区域内舷侧结构的加强:
 ①舷侧肋骨间距应取07m或按Sb00016L1+05(单位为m)计算所得的值二者之较小的一个。
 ②设置间断的舷侧纵桁(siderder),其腹板(web)与肋骨同高且与首尖舱纵桁同厚。
 ③若不设上述纵桁,则应加厚舷侧外板。
 4)船底
 为抵抗船舶空载时波浪对船底的拍击(slapping),对距首垂线025L030L处向首方向船底部分的加强措施有:
 ①对横骨架式的双层底骨架,应在每档肋位处设置实肋板,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档肋骨间距的旁桁材,该旁桁材应尽量向首延伸。
 ②对纵骨架式的双层底骨架,应在每隔一档肋位处设置实肋板,同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倍纵骨间距并尽量向船首延伸的旁桁材。,船底纵骨剖面模数(section~0dulu8)应比中部大10%。
 ③对单层底骨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档肋骨间距且尽可能地向船首延伸的旁内龙骨。
 ④船底板适当加厚。
 3.船尾结构的加强
 船尾结构(stemconstruction)通常是指尾尖舱舱壁(ta~aktankbulkhead)以后的区域。该区域需承受水压力,车叶转动时的振动力和水动力、舵的水动力及车叶与舵叶的荷重等作用,因此必须对组成船尾结构的各部分进行力n强。
 1)尾柱
 尾柱(stem post)是船尾结构中的强力构件(strengthkr),它位于船尾结构下部的最后端,用来会拢两侧外板,并支撑和保护车叶与舵,同时承受它们工作时的振动力和水动力,因此,尾柱可增强船尾的结构强度。
 尾柱的上端应与尾肋板(transom floor)或舱壁(bulk-head)连接,底骨(solepiece)应向船首方向延伸至少三个肋距(framespacing)并与平板龙骨(platekeel)连接。尾柱的形状比较复杂,一般采用铸造件,大型船舶尾柱可先分段铸造后再焊接装配,如图1-2-33所示。
 2)尾尖舱区域对尾尖舱(afte~tank)区域的加强措施有:
 ①在每档肋位处设置实肋板,其厚度较首尖舱肋板加厚15mm
 ②肋板升高至尾轴管(stemtube)以上足够高度。
 ③肋骨间距应取06m或按5b00016L1+05(单位为m)计算所得的值二者之较小的一个。
 ④当该区域的舷侧为横骨架式时,在肋板以上设置垂向间距不大于25m的强胸横梁和舷侧纵桁或开孔平台;当为纵骨架式时,应在舱顶设置适当数量的强横梁。
 ⑤在舱内纵中剖面加设制荡舱壁(washbulkhead)
 3)舷侧对尾尖舱上面舷侧结构部分的加强措施有:
 ①加设强肋骨。
 ②加设腹板与肋骨同高的间断舷侧纵桁或加厚舷侧外板。
 为扩大尾部甲板面积,安装舵机,保护车叶和舵,并改善航行性能,在船尾设计时有意将尾部向后悬伸一部分,称尾突出体,其大部分在设计水线(designedwaterline)以上。图1-2-34所示为采用扇形斜肋骨(cantframe)和斜横梁(cantbeam)的巡洋舰式尾突出体。
网页文本路径:http://www.yeyajiaodaotou.com/336.htm